- 在化债与发展中寻求新平衡: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走向动态化。2025年1月,网传有关部门出台“99号文”,明确退出债务重点省份流程及要求。3月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要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,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。同时,宁夏财政厅厅长在两会期间表示,宁夏已符合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的条件,已向国务院提出申请。我们认为,这体现出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正在走向动态化,这不仅能激发地方化债积极性,也能向市场传递出更加清晰的信号,随着部分区域成功化解风险并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,投资者对这些区域的信心有望得到恢复,进而令区域融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- 地方财政仍有压力:2024年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.3%,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.2%。虽降幅有所收窄,但土地市场依旧低迷,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仍大。分区域看,2024年,上海、贵州、天津、江西、吉林等地土地成交金额降幅超过50%。 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,2025年新增专项债规模达4.4万亿,同比增长12.8%,有助于对冲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下滑压力。
- 融资环境仍偏紧,土储专项债重启或利好城投流动性:城投融资政策未见放松。2024年,全国城投债融资累计净流出超过2500亿元,规模较1-9月进一步扩大。2025年2月,虽城投债净融资额扭负为正,但能否持续仍有待观察。 化债背景下,部分城投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。2024年,山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的海外债发行规模较大,且票息仍较高。另外,非标舆情仍较为频繁,集中于山东、贵州、陕西、云南等下属网红区域,呈点状分布。 随着土储专项债在2025年重启发行,部分持有土地的城投或将从中收益,流动性得到一定改善。